走进金方街道朝阳后山社区朝阳巷,路边原木色的花坛栅栏低调而美观,沟盖板铺上了防滑网,便民 “加油站”面目一新,老昆钢记忆彩绘栩栩如生,卫生死角变身多肉植物景观台,红色长廊为小区精神文化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细节变化看老旧小区在文明创建中的“日新月异”,这些改变都是老旧小区微改造这支“神笔”带给金方街道朝阳后山老旧小区的收获与惊喜。
今年以来,朝阳后山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高度整合包保市级领导、市级部门、企业,街道、社区的多方资源,构建 “市+街道+社区+职能部门+企业”的五级创文联盟平台,最大限度整合人、才、物资源,达到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四两拨千斤。
在微改造中,党员干部持续作战、用脚步丈量微改造,不计个人得失、全力以赴投入到亮化、美化小区中。65岁的老党员张培华,20多天驻守在拆除现场,入户协调居民问题,终于啃下了40多户、共4000余平方米的居民私搭乱建危房拆除这块“硬骨头”。老党员马万源劝解邻里矛盾被狗咬伤,考虑到社区进行老旧小区微改造资金紧缺,拒绝社区给予报销的1000多元治疗费。街道派驻社区的微改造项目负责人白珍燕,辗转多地、托朋友四处打听寻找彩绘师,自掏腰包安排学生实地踩点、餐饮、乘车……
看到党员干部们全身心投入微改造中, 67岁的居民李宝生深受感染,自发种养文竹、青竹、滇柏等绿化小区,修剪养护房前屋后近200棵树木,补修沟盖板,安装晾衣架,为施工队免费提供水电……邻居家顽皮捣乱的小男孩儿在他的带领下变成社区志愿小能手。
负责工程实施的昆明官房建筑安装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强对各级志愿者和居民积极参与微改造的精气神肃然起敬,召集公司员工到朝阳后山社区微改造现场观摩学习,建造并捐赠了一个休闲亭“仁爱亭”。
截至目前,朝阳后山老旧小区微改造完成了93个楼道230个单元楼道粉刷,修缮了朝阳巷、和谐巷等破损道路5500㎡,改造居民下水管道2000余米,增绿补绿工程1500㎡,更换破损沟盖和井盖100块,完成94个小区单元、2000余盏楼道灯改造,新增电瓶车充电桩2个和铁凳子、铁桌子50余套,修建户外休闲亭6个,安装健身器材12组、晾衣架110余架,有效提升了小区的人居环境。
记者:郭爱欣(实习) 文图
编辑:王标 审核:付文文